当前位置:非物质文化遗产

巴山背二歌

详细内容

发布时间:2019-06-20 编辑:伍开勇 点击量: 点赞量:90

文化传承—
《巴山背二歌》 带你回味四川特色
《巴山背二歌》是随着巴山人从事长途背运这种生产劳动方式的产生而产生的,其历史可谓久远。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从事长途背运的人叫“背老二”或“背二哥”,把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演唱的山歌叫《巴山背二歌》。古老的巴山人在古道上背运粮草或运输武器,他们像马帮、驼帮一样组成庞大的背运队伍,往返于川陕两地。现存于陕西长安县兴教寺慈恩塔院内一块石碑上有一副仿宋代工匠原碑图刻的《玄奘取经图》,图中玄奘背经书所用的工具与今天巴山背二哥们所背“背架”几乎一模一样。由此可推断“巴山背二哥”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
    清晨,背二哥们在带稍的带领下背着货物出发了,走了一段路后,背二哥们觉得疲劳了,需要打杵歇气,于是,在一声长长的吆喝后,背二哥们都拿出自己的打杵支撑在背夹下,歇起气来。这时,背累了的背二哥们就面对崇山峻岭唱起来,唱够了,歇够了,背二哥们又背起货物出发了。到了吃饭的时候,背二哥们解下自己背的粮食到道路旁的幺店子请求加工,自己只给很少的一点加工费,吃了饭后,背二哥们又集体出发了,到了歇气的时候,又是一声长长的吆喝后,那穿云钻雾的山歌又响了起来。
    作为一种山歌,《巴山背二歌》生动地反映了背二哥们的生活状态,劳动场景和内心世界。其表现形态主要是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时演唱,往往是一人领唱众人和,或者众人齐唱。有歌颂勤劳勇敢的背二歌,有反映劳动艰辛的背二歌,有吟唱背运工具的背二歌,有吟唱劳动服装的背二歌,也有背二哥们为消除疲劳而唱的情歌等。
现在,由于交通的发达,再也没有多人上路的人力背运了,这种靠出卖体力的背二哥也成了历史,但是,这种在背运过程中产生的山歌被传承了下来,成为大巴山人民音乐的绝唱。
《巴山背二歌》的基本特征:
★1、歌词特征:《巴山背二歌》的歌词大都为二二三结构的七言格律诗,其写作手法多用赋、比、兴。如“弯弯背架像条船,情哥背铁又背盐,鸡叫三道就起身,太阳落地才团圆”。
★2、衬词特征:《巴山背二歌》的衬词除了常用虚词做衬词外,还有像巴山其他民族的衬词一样用实词作衬词,这是《巴山背二歌》最大的特色之一,其衬词往往有“贤友儿”“情兄儿”等。
★3、音乐旋律特征:《巴山背二歌》的调式全都是民族五声调式中的徵调式,其曲式结构大多为上下两个乐句的单段体,其唱腔高亢悠扬,能翻山越岭、穿云钻雾,结束时都有长气短叹的甩腔——耶嘿。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0818-8623908
  • 传真 : 0818-8623908
  • 邮箱:
  • 地址:太平镇长青路109号

Copyright © 2015-2016 万源市文化馆(万源市美术馆)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818-8623908

传真:0818-8623908

地址:太平镇长青路109号

备案号:蜀ICP备20023891号-1